质高者上 IPO常态化浇灌新经济

2018-01-03 08:12:5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年来IPO公司数量一览表

  2016年、2017年IPO平均融资金额比较

  2017年IPO数目及IPO融资金额的比较

  2017年全球各交易所的市场市值

  2017年12月27日深夜,随着发审委审5过2否3的结果公布,2017年的A股IPO发审工作收官。这一年,新股发行堪称一大关键词,尤其是9月底备受瞩目的发审委改革及换届,对后续发审工作的影响可谓深远。

  据上证报记者统计,2017年的IPO上会企业数量显著增加。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488家公司的IPO申请,全年IPO通过率为77.87%;而2016年全年审核266家,过会率超过90%。新股发行的常态化有效缓解了IPO“堰塞湖”问题,截至2017年12月22日,排队上市企业共有508家,较2016年底减少了31%。

  近日,证监会在答复2017年两会的提案或建议时表示:“近年来,证监会适当加快了新股发行节奏,不断健全新股发行常态化机制,着力化解存量。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持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

  展望2018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将保持常态化,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改革三大任务为中心。同时,随着发审委合并、IPO审核趋严,2018年上市企业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新经济凸显

  2017年,在中小型企业上市驱动下,新股上市数量创出历史新高。据上证报记者统计,2017年共有437家公司完成IPO并登陆A股市场,新股发行数量创历史新高,首发募资总额共计2351亿元;在募资金额上,2017年募资总额比2016年增长逾50%,但由于缺乏大型新股,2017年募资总额尚不足2007年和2010年的一半,其中89%的上市公司募资额不到10亿元。

  在行业分布上,2017年IPO正在逐步凸显“新经济”特色。科技、传媒、消费品业及健康业的比例进一步提升。其中不乏华大基因、江丰电子、阿石创、掌阅科技、金域医学等代表新经济的明星新股。

  据统计,2017年上市的公司中,化工行业位列第一,上市47家;其次为电子行业,上市46家,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以42家并列第三名,汽车行业以34家位列第五名。相比之下,银行业上市数量最少,全年仅上市1家,综合、休闲服务业都只上市2家;商业贸易和采掘、非银金融上市数量同样不多,分别上市3家、4家、4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2017年A股IPO分布仍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为主。无论从IPO家数、募资额,还是新股市值来看,广东均排名第一。2017年全年,广东共有98家公司上市,在全国占比达22.37%。浙江、江苏紧随其后,分别为87家、65家。此外,上海、山东、北京、福建、湖南均超过10家。

  “仔细观察会发现,2017年的新股公司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色。”有投行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例如深圳,有更多的创新企业;上海,一些医药企业的水平确实领先;无锡,工业自动化企业领先;福建,不时冒出来一家软件企业上市,虽然没有特别先进的技术,但满足了上市条件;而江浙地区大多数上市的企业,多是填补了一种市场既有需求的空白。”

  进一步剖析,2017年新股的成长性也颇有行业特征。这些公司前三年(2014年至2016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非银金融以49.36%增长率位列第一,电子行业42.37%位居次席,通信行业净利润复合增长率40.44%排第三;相对而言,银行业、商业贸易和交通运输业的复合增长率为负值。

  IPO审核趋严

  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的IPO通过率为77.87%,与2016年高达九成的通过率相比,呈现审核趋严的态势。尤其在2017年7月份之后,IPO审核通过率进一步下降。有投行人士认为,新一届发审委在关注申请材料真实性、业绩可持续性、独立性等基础上,强化了内控规范性的审查,进行全方位严格审核。

  先通过一组数据回顾2017年的IPO审核生态。据统计,2017年共计审核488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通过380家,未通过86家,暂缓表决22家,通过率约77.87%。相比2016年同期,269家接受IPO审核的公司,过会数量接近250家。

  一个关键节点是,2017年9月30日,第十七届发审委(下称“新发审委”)宣告成立。新发审委上任后,IPO审核呈现趋严态势。11月份,IPO审核通过率低至50%,12月份这一比例虽然有所反弹,但仍不足60%。有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新委员大多来自监管机构,对发行人合规性、内控健全等要求较高,在核心业务环节需进行充分披露和论证。

  比如2017年11月7日,该日上会的6家企业,只有1家获得通过,其余5家被否。记者注意到,高利润不再是企业过会的“护身符”,新发审委关注的重点是业绩的真实性,以及持续盈利能力、内控管理水平和规范程度、募投项目合理性等核心问题。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每一届发审委都有自己的审核逻辑,从近期的审核来看,净利润指标并不是过会的“免死金牌”,其中各类综合性指标的真实性、规范性所透出的持续盈利能力才是反映企业质量的重要标准。新发审委的严格把控是进一步强化筛选机制,为“新经济”输送经得住考验的高质企业。

  例如2017年11月1日,无锡普天铁心IPO被否。审核意见里有一条是: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市场容量、市场环境、产品定价能力等因素对未来持续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是否存在重大不利影响。

  在审核过程中,因毛利率异常引出的财务疑点是多家公司被否的“导火索”。比如主营乳酸业务的金丹科技,虽然财报中公司近三年公司营收均值约为5.9亿元,净利润也保持稳定增长。但监管层对公司的财务数据真实性却持怀疑态度,具体包括公司利润增长的真实性、毛利率的差异、境外收入问题、采购价格的模糊化等问题。与金丹科技同时上会被否的四川安宁铁钛,也是因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差异较大以及大客户依赖等问题,折戟IPO。

  反过来看,11月8日上会的中石伟业,其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5.68万元,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也不出彩,却获得通过。有资深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在新的监管思路下,相比虚高的盈利指标,贯穿发行人整体的经营真实性问题,才是IPO审核关键词。

  展望2018年IPO

  2017年新股发行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打新收益开始分化了。

  投资者通过打新获取“无风险套利”收益的热潮在2016年表现得非常明显。然而2017年IPO常态化下,新股稀缺性降低,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开始分化,总体表现不如以往,网下打新收益率已整体缩水。

  记者注意到,2017年上市的新股在未开板期间的平均涨停板数量为9个,而2016年上市的新股中这一数据为13个。以新股上市后5日、10日的涨跌幅看,2017年上市的股票平均涨幅为44.72%和103.14%,2016年这组数据分别为46.16%和124.21%。有市场人士表示:“新股发行的加速,使得一二级市场的资产价格逐渐接近,套利空间在缩小。”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次新股的价格已经低于上市首日发行价格,也就是说已经“破发”。

  有“破发”者,但也有异常牛气的新经济概念股。比如,华大基因,发行价格是13.64元,上市后最高涨至261.99元。江丰电子的发行价是4.64元,上市后最高涨至88.18元,掌阅科技发行价4.05元,上市后最高涨至73.79元。

  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合伙人孙进对记者表示:“在高标准、严要求的趋势下,IPO通过率低于以前可能是未来的常态。IPO被否的原因对于各家企业而言不尽相同,涉及经营能力的持续性、企业会计及财务问题、信息披露、内控体系、合规性等。新发审委对细节尤为关注,审核的维度全面且十分严谨。同时,预计监管层还将会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诸如完善退市制度、并购重组制度等,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质量,这也是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必然要求。”

  展望2018年,德勤预计,2018年A股市场新股发行将会适度放缓,中小制造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在新上市企业数量方面仍将会主导A股新股市场。安永则预计,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将保持常态化,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改革三大任务为中心。IPO排队企业中,工业、科技、传媒和电信以及材料等行业位居前列。此外,“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将继续推动健康相关企业上市。

  2017年A股IPO地域分布

  省份首发家数(家)
广东98
浙江87
江苏65
上海38
北京25
山东25
福建25
湖南17
安徽9
重庆6
四川5
天津4
河南4
贵州4
河北4
甘肃3
新疆3
辽宁2
海南2
江西2
云南2
湖北2
陕西2
吉林1
西藏1
黑龙江1
宁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