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力促再融资定价“随行就市”

2016-02-19 08:03:36 来源:中国证券网

  ⊙记者 覃秘 ○编辑 孙放

  事先明确定增认购对象,且发行价远低于市价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计划,将迎来更为严格的监管审核;反之,对采取询价定增且发行价“随行就市”的再融资,审核则相对宽松。这一旨在提高市场公平性,杜绝利益输送等违规隐患的监管动向,已开始对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产生影响,其中有个别公司已改弦易辙,修改其再融资方案。

  “(监管部门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你如果按市场化定价的方式来发行(再融资),管理和审核就相对宽松,但如果还是按照定向定价的方式发行,那就将从严审核。”一家大型投行的相关负责人向上证报记者透露,春节前其所在的中介机构就已经传达了证监会发行部的最新监管精神。

  对这一最新的再融资监管精神的专业表述是:对于有较强市场约束的“以发行期首日为定价基准日的市价(定增)发行”一切从宽;对于定价定向(定增)发行,在审核中一切从严。

  “监管部门其实一直在鼓励再融资的市场化定价,但明确提出‘从严’、‘从宽’好像还是第一次,这也充分表达了监管部门的态度。”前述投行人士表示。据介绍,2015年10月底的保代培训会上,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公布了该政策,当时的表述是“鼓励”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定价,具体的指导意见是,对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进行再融资的,如果停牌时间超过20个交易,要求其复牌后交易至少20个交易日后,再确定定价基准和发行底价。

  鼓励市场化定价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限制“价差”的存在。据前述投行人士介绍,按照(单边上涨行情中)曾大行其道的锁价发行方式,再融资能否顺利完成,不是看募投项目的好坏,也不是看公司本身的质地,而是取决于“价差”的大小,上市公司只要锁定的发行底价足够低,往往就能够发行成功。这也导致了一个资源“逆向配置”的困局,即一些体量小、质地差、股价波动大的上市公司,更容易通过定增募得资金;而一些优质蓝筹公司由于股价波动不大,反而难以通过定增进行再融资。另外,少数公司的定价定向发行,其发行价格甚至不到发行时公司市价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也有明显的利益输送嫌疑,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

  据该投行人士介绍,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已多次明确表态,市价发行是未来政策制定的方向,在正式的规则出来前,要一步步鼓励大家往这个方向走。此前,监管部门还曾出面解释,由于再融资制度的修订和颁布需要逐级上报审批、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耗时较长,而现在再融资中存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所以相关制度修订之前,在现行制度下,各中介机构要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回归市场本质,认真贯彻这一监管理念。

  在该投行人士看来,监管部门提倡的市价发行会给再融资环境带来积极的变化:“没有了足够的价差空间做‘底’,一些质地较差的公司的再融资会变得相当困难,另外一些专业参与定增套利的资本会减少,毕竟利润空间薄了,没有了以前那种巨大的套利空间。”

  对进行市价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来说,“一切从宽”也意味着审核效率的大幅提升。“市场化定价的再融资,监管部门基本上是不管了,流程也走得很快,一般一个多月就可以上会。”昨日,一位投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实际案例来看,自去年9月以来,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开始市价发行实践,如高德红外,公司将非公开发行的定价基准日确定为该次非公开发行的发行期首日,发行材料于去年11月底获得证监会受理,今年2月2日已顺利过会。“期间主要是标的资产准备材料需要时间,整个过程相当顺利,最后问的也都是一些常规问题。”有接近公司的人士向记者介绍。

  此外,也有部分公司“及时”改弦易辙,如南华生物,早在去年1月公司即推出再融资方案,为定向定价募资,在去年的股市波动中,公司市价一度是发行价格的五倍,但最终公司放弃了该发行方案,在2月5日推出的新方案中,定价基准日选择了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发行期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