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危机能掩盖病情越拖越重

2013-08-23 21:24:15 来源:中国证券网

  郎咸平:素有“汽车之城”美誉的底特律市由于政府债务缠身无法自救,被迫于今年7月18日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消息一出,全球哗然。这个曾经给美国人带来无限自豪和荣耀的城市,由于从工业化迈向高新技术时代的过程中未能把握住产业转型升级良机,一味局限于陈旧的发展模式,最终趋于没落衰败,其背后的教训值得深思。

  底特律市破产事件爆发之后,不但给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隐忧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对部分地方落后经济发展模式发出了拷问。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中国式的底特律?对此,笔者连线采访了经济学家郎咸平。

  “中国政府的确从底特律破产事件中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开始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大规模审计,并对如何化解危机展开了紧急研究和讨论。”郎咸平表示,7月26日,国务院下发通知到各行政单位,从中央到地方五级政府均要接受审计署审计。自8月1日起审计署停止其他所有工作,全面进驻各省市(区).

  郎咸平说,从今年6月10日审计署对36个地级市的调查结果来看,其总负债规模已高达3.85万亿人民币,如果换算成美元,平均到每个地级市的债务约合174亿美元,基本和底特律破产时拥有的180亿美元负债不相上下。窥斑见豹,中国有330个地级市,其依靠负债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类似,因此可以初步估算出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总规模,其总量无疑会远超中央政府的想象和所能把控的范围。

  那么目前国内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到底有多少呢?郎咸平及其研究团队提出了自己的负债体系理论,并逐笔核算了大致的债务规模。在他们看来,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分为四部分:一是地方政府从银行处贷款将近40万亿元(其中用于基础建设20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20万亿元);二是挪借社保基金18万亿元;三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余额是9.85万亿元,其中70%属于地方政府借款,大约7万亿元;四是BT和BOT融资,即所谓的民间垫资搞建设,然后再由地方政府分期还给企业,大约有5万亿元。四项债务规模合计超过70万亿元。

  如果拿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地方债务总额,去年我国GDP总值是52万亿元,换言之,目前国内的负债比例已高达135%。而对比美国(101.6%)、法国(90.2%)、英国(90%)、加拿大(84.6%)、德国(81.9%)、新西兰(35.9%)和澳大利亚(20.7%)的负债水平来看,国内负债比例几乎是7个国家平均负债比例72%的两倍。即使与引发欧债危机的“欧猪五国”平均负债比例(121.8%)比较,依然高出不少。换言之,目前我国既超过了发达国家的一般负债水平,又达到了足以引爆“中国式欧债危机”的高负债比例。由此看来,目前国内所面临的地方债务危机相当严重。

  虽然中央政府有多种办法化解地方债务危机,但如果仅从表面去解决当下的高负债难题还远远不够,不深入找出病根加以消除,无疑又会重蹈治标不治本的覆辙。短暂的危机虽能被掩盖,但更大规模的危机却可能又孕育而生,周而复始,只会把“病情”越拖越重。

  研究人士认为,地方政府必须转变以往依靠负债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摒弃大搞基建、过度推进造城运动和兴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陈旧模式。鄂尔多斯(行情 股吧 买卖点)(600295)“鬼城”、曹妃甸开发区大量闲置工程等鲜活的例子,已经暴露出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DP政绩而不顾负债规模,资金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如果长期任其发展只会既拖垮了财政,又增加民众负担,还会令改革转型难上加难。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的“钱荒”仅仅是下一个更大危机的前兆,地方政府若不能正视弊端并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加以补救,或许下一个“底特律”就会在身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