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我为何要帮国企说点话

2014-02-21 18:50:31 来源:中国证券网

  编者按:2014年2月19日晚间,格力电器和中国石化分别发布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公告,似乎在向市场表明,18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的国企改革路径,正在被逐步落实。那么,《决定》到底是如何规划国企改革的方向路径的?对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提出者和推动者、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教授,就在《改革重启中国经济:权威学者谈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书中“刨根问底”,并直言“我为什么要帮国企说点话”。以下为文章节选:
  国企改革的重大信号:资本管理
  这一次中央在我们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上给出的最大信号,就是将重点转移到资本管理上去。这样跟我们金融的关系就更加密切,将来会越来越多的通过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来进行管理,这样来减少行政性的联系,而加强资本和产权的关系。因为当完全是政府控制的时候,行政干预、政企不分是很难解决的。
  《决定》第二部分中的第5条先讲产权,讲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也不可侵犯,这是个新的提法和突破。接着,第6条内容很丰富,也是《决定》这一次有重大发展和变化的地方,就是强调了“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我认为这是这一部分最有方向性的一句话。我们过去是就资产管资产,就国企管国企,这一次提出来把管资本作为主线,来管理国有资产。
  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经济
  这次《决定》提出来的就是要发展混合所有制。让国企通过资本的形式和其他所有制企业混合经营。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拿银行系统来讲,上市的工商银行股份公司应该说已经是混合所有制了,它有很多股东,但是个人股东是分散的,控股股东是国家一家绝对独大,那些个人股东对企业的经营、对工商银行的经营不产生什么作用。如果本着中央的这个精神,那么将来工商银行可能会使它的二股东、三股东有投票权,能够派董事进董事会,有其他资本包括中国的民营资本,而不光是散户个人。将来这会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一种主要形式。
  《决定》里面还有一句话也非常重要,就是讲到这种混合所有制可以“民营资本控股”,这个很重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发展民营资本,就是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经济。也就是说,将来我们的一些重要的央企,包括金融企业,不一定是国家控股,不一定是国家绝对控股,也可能不一定是国家相对控股。这个改革走到有一天也可能会像西方国家一样遇到问题,英国当时搞国企私有化的时候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这个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别人控股的话,金融稳定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怎么办?当年的撒切尔政府搞了一项创举,就是到最后国家所有的股都卖完了,还留有一股叫“黄金股”,有否决权,在重要的战略决策问题上可以保留否决权。
  改革的方向是混合经济、混合所有制,今后国家主要是以资本这个形式来介入,其实这也是现在世界上普遍的形式。到我们中国资本市场上来表现很活跃的,大家知道有哈佛大学基金会、有美国退休退伍军人基金会、有加利福尼亚教师职工退休基金会,更不用说像新加坡的淡马锡、中东石油国家的主权基金……他们用资本的形式出来投资,和其他的私人资本效率是一样的,没有多少区别。
  政企难分的弊病:干部培养任命制度
  《决定》里面第7条提了,还是以前的老话,就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问题是我们搞了几十年并没有真正分开,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是党管干部、政府任命。等到将来发展形成混合所有制,特别是部分核心的国有企业变成混合经济以后,怎么监控?怎么协调?这个干部任命制度要不要改?我个人觉得这个要不改的话很难办。因为就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而言,董事会有任命总经理、任命经营班子的权力。而我们现在的央企,55家最主要的央企是中组部任命,还有几十家不到一百家是国资委任命的。可是当你不控股了,任命的权力就没有了,那就变成董事会根据股权的比例来调整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这相对于我们原来的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所以我认为《决定》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绘就了一幅新的蓝图,主要是国企国资转向资本管理为主,跟我们原来的国企管理架构不同,当这个改革落实和深化下去,跟我们的干部管理体制应该说还是有直接的冲突和矛盾,怎么去解决并不容易,有待进一步回答。
  另外,职业经理人制度跟我们的干部考察制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干部培养制度是一步一个台阶,经过党的长期考察,一步一步提上来的。职业经理人并不是这样,他可能是一个天才、一个怪才,他可能就是有本事、有才干,但是你要讲资历、经历,他没经过体制内长期的锻炼考验。所以,这可能是我们下一步要在实践当中探索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帮国企说点话
  第8条讲到“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果非公有资本控股的企业,人家的待遇是几千万,我们国有资本派进去的代表是几十万,怎么能够有效地代表你的国有资本?这都是挑战。你看媒体上对这说得很少,实际上这句话很厉害。混合经济不光是国有控股,还可以别人控股。但是如果我们回避实质性的干部任命和薪酬待遇制度问题,混合经济的事就不太好落实。
  我经常会帮国有企业说点话,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现在总有人骂国企不好,但如果国企真变成私人资本控制,像俄罗斯的大亨一样,女儿结婚就花3000万、5000万美金,到时候恐怕我们更受不了。现在觉得国企待遇高,其实所谓的高待遇在市场经济中是很低的。
  第二,就是我们的国企领导现在是经济待遇低、政治待遇补偿,央企领导薪酬是没多高,但岗位重要,政治待遇很高,这个值了很多钱,但是在政府机关的人很不平衡,同样是一个级别,同样是一个领导,昨天还在金融企业或者是央企拿着100万的年薪,转过来当监管,当银监会、保监会主席,就变成10万块钱了。所以我们这个体制怎么办?原来是用政治待遇补偿经济不足,是用干部任命来替代市场选拔。如果市场起决定作用,如果跟市场接轨,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回答不了我们可能最后还是接轨不起来。所以还是要解放思想,有制度创新。否则以后再写文件还得重复这些任务。这是这部分我个人的一些理解。
  更多内容,详见《改革重启中国经济:权威学者谈十八届三中全会》东方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高尚全、郎咸平、林毅夫、樊纲、郑永年、华生、李稻葵、张军、巴曙松、贾康、温铁军、邹恒甫 、汪丁丁等13位中国权威学者,以各自的专业研究领域为视角,为读者一一揭开隐藏在《决定》条文背后的意义。)
  华生教授改革系列作品:
  《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在农地已经事实上日益私有化的今天,土地权利之争究竟是争什么?本书以令人拍案叫绝的机制设计破题中国土地迷局)
  《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中国模式,可以有,但还没有。政治改革的焦点,不是主义之争,而是利益之争)
  《中国股市:假问题和真问题》(从一次股改到二次股改,中国股市从校正制度缺陷到走向规范的变革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