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重组步伐加快 军工行业酝酿蜕变

2013-10-14 09:04:48 来源:中国证券报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资产证券化障碍消除

  继中国重工重组开创注入军工重大装备总装资产先河之后,推动军工科研院所改制的扶持政策也将出台,军工资产证券化即将掀起前所未有的波澜。业内人士认为,军工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障碍基本消除,未来5年军工资产证券化有望提升至70%,在目前的基础上翻倍。
  从军工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改制重组带来的已不仅是主题投资机会。受益于强军战略实施带来的需求提升和技术升级加快、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体制改革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和资产重组带来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张,军工行业已迎来发展大周期的拐点,未来将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发展格局。

  改制成本问题有望解决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军工科研院所改制的思路已基本明确,将科研院所分为基础类、工程类、工艺类,除基础类保留事业单位属性之外,其余两类均需在2015年之前完成转企改制,而改制之后进入有关上市平台的步伐预计将加快。关于军工研究院所改制试点的相关政策和细则已经作为内部文件下发,航空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公司下属科研院所的分类改制已经率先开始试点。
  业内人士称,在试点的基础上,年内有望出台一份由多部门发布的推进军工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文件,改制成本较高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当前,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成本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事业编制的人员转成企业编制后待遇发生变化,员工不支持;二是院所作为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而转企后则需要折旧,侵蚀利润水平;三是院所作为事业单位可以享受事业拨款还不用交税,改成企业后则需要自负盈亏还需要交税;四是院所改制需要进行资产评估,这一过程中发生资产增值需要交税。
  券商分析师称,军工科研院所已经是军工体制改革中最后一个有待攻克的堡垒。一直以来,军工科研院所基本上由国家投入经费。这一体制下国防科研院所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国防科研的巨大耗资与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矛盾;庞大的军工科研院所在计划体制下的“吃皇粮”与经济效益较低的矛盾;军品科研项目与民品项目开发发展不均衡的矛盾等。“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彻底改革军工研究院所的管理体制加以解决。”
  早在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就提出,“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加强改革配套政策的衔接与分类指导。对于应用型科研院所,积极推进企业化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转为大企业的研发中心;对于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服务的公益性、基础性科研院所,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公益服务;对于少数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科研院所,重在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
  此后,有关部门还将军工研究院所改制列为需要开展的“三大战役”之一。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的进展却低于预期。业内人士称,主要原因是国防科工局对于军工资产证券化持审慎的态度,但随着原航天科技总经理马兴瑞走马上任国防科工局局长,这一情况发生了转变。
  业内人士预计,将采取新老划断的办法解决事业单位人员身份转变和事业拨款问题,这就解决了改制最核心的问题。在税收方面,转为企业之后的前几年,科研院所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转企时将一次性计提一笔折旧,这不需要科研院所负担。券商分析师称,未来五年内,在8万亿体量的国防工业中,除战略装备外,其余军工业务资产都将进行市场化改革。

  资产证券化率或达70%

  科研院所改制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将资产注入相关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实现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业内人士称,应用类的资产基本都能上市,这意味着未来5年军工资产证券化率有望达到70%,而目前大概只有30%-40%的水平。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对于军工资产证券化一直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国资委有关人士称,有些军工上市公司和母公司的业务很相近或者是上下游的关系,存在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情况,甚至有可能两条同质化的生产线一条是上市公司的,一条是母公司的,要解决同业竞争和规范关联交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当推动相关军工资产证券化或者军工央企的整体上市。
  业内人士称,此前有关部门对于军工资产证券化态度较为审慎,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基于国家安全考虑,军工资产上市可能让政府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二是一些核心的军工资产涉及国家机密,而资本市场要求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这导致2010-2012年间军工资产证券化步伐一度放缓。
  不过,根据现有规定,上述担忧并不能构成约束条件。根据2007年发布的《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暂行办法》,军工企业按照国有独资(或国有全资)、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国有参股(含国有股全部退出)等四种类型实施改制。禁止外资并购国有独资、国有绝对控股的军工企业;限制外资并购国有相对控股的军工企业。
  该办法还提出,经国防科工委批准,国有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可以对国有控股的军工企业实施整体或部分收购、重组。承制军品的境内上市公司,应建立军品信息披露审查制度。披露信息中涉及军品秘密的,可持国防科工委安全保密部门出具的证明,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提出信息披露豁免申请。上市公司不得滥用信息披露豁免。
  资产证券化对于军工企业的发展有着明显益处。军工企业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军工企业上市之后,对于资金的使用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国家和军队的拨款只能专款专用,保障温饱还可以,但实现小康很难。在完成军队订单的同时,企业有能力做其他事情却不能做。如果建设生产线使用的是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受到的管制就不会这么大。”
  国外经验显示,资产证券化是军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目前全球前100家军工企业80%以上是上市公司。从实践看,中国重工重组注入军工重大装备总装资产和研究所资产,给后续的军工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较好的参照样本。

  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军工资产证券化并非为了证券化而证券化,同时也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券商分析师认为,军工股重组并不是简单的主题投资,大量优质资产的注入将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国家层面提出强军战略也给军工行业营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军工行业已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券商分析师认为,决策层对于强军战略的重视将在较长时期内拉动军工行业的需求和盈利水平。军费的补偿性增长预计将拉动军品的需求。中国军费占GDP比例近年基本维持在1.4%左右,而美国平均约为4.5%、英国2.7%、法国2%、俄罗斯2.4%左右。中国军人人均军费不到美国的5%,远低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中国军费仍旧处于补偿性增长阶段,受亚太局势影响以及国家军队自身建设需要,预计未来国防投入仍将持续增加。
  有关上市公司已经明显感受到行业发生的变化。中国重工10月10日发布的今年1-9月订单公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新增订单大幅增长,总金额达到891.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148.77%。其增长主要来源于军工军贸和海洋经济业务的迅猛增长,新增订单金额554.84亿元,是去年同期新增订单的9倍多,在新增订单总金额中占比62.21%。在军工军贸与海洋经济产业新增订单中,大部分为军工军贸订单。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重工在军工军贸方面新增订单的超常规增长,恰恰与近期中国海军首次披露“航母部队”建制,以及国产先进武器批量进军世界军贸市场的信息相印证。本次中国重工军工军贸订单迅速增长仅仅是一个开端。
  军民融合是拉动军工行业需求的另一大动力。券商分析师称,过去的十几年,受人才、技术、资金等条件限制以及国家军工建设的迫切要求,军工企业偏向于军品的研发,现在军工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走军民融合的道路,把握住民用市场的巨大空间。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民用直升机总增长量预计在300架左右,平均每年60架。未来10年,通用航空及其带动的产业有望形成数千亿元的市场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