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策略周报:有什么发生深刻变化

2015-07-13 10:51:51 来源:广发证券

  一、本周小结:
  本周的主要变化有:1、地产销售继续改善,但乘有车销售已下滑为负增长;2、水泥、钢铁、化工、煤炭等工业品价格在淡季中继续回落;3、截止本周四,两市融资余额1.44万亿,相比上周大幅下降近25%,已回到今年3月份的水平。4、A股出现连续第二周大股东净增持,且增持金额相比上周大幅提升。而A股刚刚从一场惨烈的暴跌中走出来,对我们来说,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反思:
  一、“股灾”使我们更加敬畏市场——要做到51%的准确率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2009年刚入行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华尔街的肉》,书中提到:“只要能在51%的时候做出准确的预测,就能成为最好的分析师。”但六年多过去了,我自己深感要做到51%的准确度,还真的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我们刚在6月19日发布了下半年策略报告叫《由“误”到“悟”,新兴龙头的最后疯狂》,里面详细回顾了我们在2013-2014年所犯的一些判断错误,2014年四季度以后我们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逐渐开始搭建新的策略分析框架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来觉得今后就会“风调雨顺”了,当时我们对市场的判断也是“在通胀、房价、经济数据这三大因素没有出现企稳回升之前,市场将持续处于强势格局之中”。但是6月中旬以来市场的回调幅度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对于这次“股灾”我们明显准备不足,再次犯下了错误。
  二、但本次“股灾”也让我们陷入反思:是否经过无数次错误的历练之后,我们就会越来越接近51%的正确率?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首先,“股市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他不断在变化”——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你根据过去错误所总结的经验和框架,很可能到了下一次就会犯新的错误。我们在2015年会报告《迎接供给革命》(2014-12-3)中曾经讲过“三底”理论在实践中的错误——政策底、经济底、股市底的先后关系在过去三次股市周期中都完全不一样,这造成投资者将前一轮周期的经验运用到下一轮周期时就会犯错。而这一次“股灾”,很多人捶胸顿足的说:“哎,对6月12日证监会的新闻发布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当时要求证券公司不得通过网上证券交易接口为场外配资提供便利,早知道当时就该减仓了!”
  确实,在现在看来,这是多么明显的一个减仓信号啊,但是为什么在当时却很少有人减仓呢?因为根据大家在“股灾”以前半年的记忆,股市对于“控杠杆”政策的负面反应都是很短期的,很多人在之前都曾因为过早减仓而吃了亏,因此对于接下来的政策利空都麻木了——其实监管层对于杠杆资金的监管加码始于去年的12月15日,当时证监会启动了两融现场检查,并在今年1月对券商违规开出了严厉罚单,后来到了5月24日又要求券商开始自查场外配资业务。当时这些消息发布后,大家也曾经非常紧张,很多人因此减了仓。但股市的反应却是“短期回调一下,然后继续任性上涨”,因此减仓的人反而会吃亏。长此以往,大家都开始认为“控杠杆是纸老虎”,甚至根据过去的经验,认为最优的操作模式是在出利空的下跌中加仓,结果在本次“股灾”中受伤惨重(我们在5月24日的周报《“泡沫”不是你想逃就能逃》中,发现海外的几次大泡沫也有同样的特征,即“泡沫”破灭之前肯定是有决定性利空的,但是由于“泡沫”对于此前的很多利空有顽强抵抗,而从造成投资者对最后那个决定性的利空放松了警惕——受人性不变的贪婪和恐惧使然,“狼来了”的故事周而复始的在上演)。
  其次,在投资实战中,从预测正确到最终获利,还隔了很远的距离。我们在“股灾”之前刚好在三地路演,我们也发现确实有少数投资者在暴跌之前就转向了谨慎,并真正做到了提前减仓(甚至空仓),这些投资者可以算是“神级预测”了。但是在我们后来的回访中发现,这些轻仓的投资者有大部分在6月27日央行“双降”之后就开始逐步加仓,甚至是以“加杠杆allin”的形式再次进场。结果最终没能逃掉7月初以来最惨烈的那段下跌——可见哪怕我们最终能修得那“51%”的准确率,也可能在市场上被杀得体无完肤,从预测正确到最终获利,还隔了很远的距离。
  最后,在追求正确率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如果我们不能准确预测每次变化,就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去应对变化。还是以本次“股灾”为例子,虽然大部分人没能逃出来,但是我们在本周的路演中也确实遇到了极少数能够完整保存胜利果实的投资者,而他们其实在“股灾”之前并没有减仓,甚至比市场上其他人还更加乐观一些,但是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股灾”发生之后,立即修正了原先的乐观判断,并根据负面信号的不断加强而快速减仓。(他们所观察的负面信号也是五花八分:包括纯粹的技术指标预警、次新股开板后涨不回去了、央行双降后市场仍然很弱、大范围的情绪调查显示恐慌加剧,等等。)如果再回顾一下这些投资者过去的投资模式,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善变”。我自己也深深的感受到,也许我们永远也做不到51%的准确率,甚至市场上大部分人可能90%的时间都在犯错,但真正拉开业绩差距的根本不是你预判的准确率,而是你在面对错误时候的态度——在遇到市场特征与自己预期不相吻合的时候,能够迅速的试错和纠错,去积极应对新的变化,在股市投资中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