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策略周报:别在舒服的位子上睡

2015-07-27 12:52:01 来源:广发证券

  本周的主要变化有:1、房地产需求持续回升,年初至今30个城市地产成交面积增速已达24%;2、传统周期品处于淡季,量价皆平淡;3、融资融券余额止跌回升了2%,新增投资者数量也较上周小幅回升,大股东连续第四周增持。而就市场情绪来看,为了了解市场各类投资者的情绪变化,本周我们在上海和广东拜访了公募、保险、私募、银行理财部、还随访了一些银行理财部的个人客户,感觉从机构到散户,都变成了“右侧投资者”,观点都比较摇摆,轻仓的在观望,仓位重的又随时准备撤退:
  (1)公募:仓位有小幅调低,但对短期的反弹又不舍得放弃,因此更主要的操作是结构调整,不过对于重配什么行业,现在大家却没有很好的方向——大盘蓝筹股担心没长期空间、消费股觉得太平淡没有催化剂、概念股和垃圾股没业绩,一般的成长股估值还是贵,成长股龙头公司最近又涨不动。因此大家现在都是争取把组合的行业结构和市值结构配置得更加均衡一些就行了,在行业配置上没有明显的偏好。
  (2)保险:所剩弹药不多,在最近的市场反弹中有所减仓。根据我们的路演反馈,大保险机构和小保险机构的仓位差异很大,很多大保险机构在一季度的仓位很低,但是在4月以后有所加仓,而“股灾”之后又相应号召进一步加仓,因此近期的仓位反而比较重了,只好在近期的反弹中适当降低一下仓位(主要是赎回基金)。而一些小保险机构比较灵活,很多在“股灾”前后进行了大幅减仓,甚至接近零仓位,目前以观望为主。
  (3)私募:相对也比较谨慎,宁愿等市场整体企稳之后,去吃行情的后半段。在本次股灾中得以全身而退的少数私募虽然有最充沛的“弹药”,但他们相对却又是最谨慎的,宁愿守住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相对积极一些的反而是那些在“股灾”中后段受伤离场、但又基本保全了本金的私募,他们会以“天”为单位灵活地参与反弹,以争取逐步修复净值。不过总的来看,大部分私募都更愿意等到市场整体反弹15-20%以上、看起来已完全企稳之后再更踏实地去参与行情。
  (4)银行理财:普遍反映新基金已基本发不出去,只能把工作重心放在老基金份额的维护上。银行理财部门反映说今年4、5月份老百姓那种追热点新基金的狂热已经消失殆尽,而一些老基金如果“股灾”前表现较好而又在“股灾”中回撤较大,反而会吸引一些“抄底”资金的申购(一些基民已经把基金当做股票来炒了)。
  (5)银行理财的个人客户:受媒体和舆论影响大,如惊弓之鸟不敢参与行情,担心“双头之后见新低”。我们随访的个人投资者普遍很谨慎,甚至有人已经把股票账户中的钱转成了定期存款或者理财产品。至于他们为什么这么谨慎,都是听“身边的朋友”或者“电视上的大师”说的:现在是“双头”,还要再创新低。
  (6)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大家平时关注的风险点明显增加,从海外到国内,从经济到政治,从宏观流动性到股市流动性,无所不关心,又无所不担忧。近期路演,明显感觉大家问的问题数量又多、范围又大,天下大事无所不关心——比如海外大家关心美国什么时候加息、人民币是否会贬值、热钱是否在流出,国内大家关心经济会不会受股市拖累进一步恶化、“十三五”和国企改革进度如何、海洋主权问题;流动性上大家既担心总量的流动性最宽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又关心“国家队”什么时候退出从而影响股市的流动性。总之,现在几乎已找不到非常乐观的投资者,似乎在大家担心的这么多问题里随便挑一个就可以把股市再次压垮。
  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前,我们想先引用一个国外的小故事:“一个马戏团招勤杂工,只要干一整天,就能得到一张在最好位子上观看当晚表演的门票。两个穷兄弟是马戏迷,为了看表演就去应聘,但由于干一整天的活太累了,结果坐在最好的位子上睡着了,错过了精彩的表演。”
  然后,我们把投资者现在面临的情况和这个故事做个类比——去年以来轰轰烈烈的牛市就是精彩的表演,而“股灾”让投资者受尽了磨难而疲惫不堪,想要“睡觉”(离场)了,现在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表演结束了吗?我们现在坐的位子还舒服吗?
  对此,我们的回答是:1、“表演”没有结束的理由之一:宏观流动性边际上最宽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吗?我们认为没有——宽松是常态,利率还存下行空间。很多人认为“流动性边际上最宽松的时候已经过去”,持这种悲观观点的主要论据为:一是大家观察到5月份的资金利率和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而近期他们都有所回升,担心这意味着“利率底部已现,接下来不会更低了”;二是大家认为要不是6月份的股灾,其实央行就不会降息降准了,接下来股市如果企稳,那就更等不到货币宽松了。但我们认为,虽然当前确实处于历史上利率较低的阶段,不过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历史”大部分是在“增量经济”环境下发生的,当时中国GDP的中枢水平高达10%,而现在我们现在已转换至“存量经济”模式,GDP的中枢水平从10%下降至了7%,当经济增长中枢发生了下移,为什么利率中枢就不能发生下移呢?再说现在无论是我们跟踪的中观高频数据还是近期发布的宏观数据,均显示当前的经济基本面仍然较差,甚至在下半年GDP有跌破7%“底线”的风险,而在疲弱的基本面环境下,通胀水平也很难迅速上升(肉禽价格的上涨还无法完全抵消需求疲弱带来的非食品价格下跌),这都意味着货币政策仍然具有很大的宽松余度——我们认为7、8月份如果看到PMI数据继续下滑且CPI又未超过2%,那货币政策完全可以继续宽松,并带来利率水平的进一步下降,这些都为股市的上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表演”没有结束的理由之二:经济转型和外延式收购带来的成长性行业盈利扩张仍在继续,这也是对“估值虚高”的一种正面修复。很多人认为6月的股灾戳破了创业板的泡沫,创业板的“估值虚高”会被向下修复。但我们认为,估值的向下修复既可以通过股价的下跌来修复,也可以通过业绩的上升来修复。目前国内很多新兴成长行业的估值高,确实和此前的股价大涨有关系。但同时要看到的是:最近两年随着中国产业转型的深化(第三产业已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及新兴龙头公司外延式扩张的加速,A股创业板权重公司的ROE已开始超越消费制造业和周期制造业,但他们的ROE水平仍普遍只有美国同类公司的一半(创业板整体ROE只有7.8%,创业板权重前30%的公司的ROE为13.7%),而美国科技网络股的ROE一般都在20%以上,因此盈利能力向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我们仍坐在一个舒服的位子上:对离场的资金来说,目前的大类资产比较仍显示股票是一个值得超配的品种,且不必担心救市政策会在短期内退出,枯竭的股市流动性会逐渐恢复。根据我们的观察,目前确实有资金离场的迹象(公募私募减仓、保险和散户赎回基金),但如果这些离场资金找不到更好的大类资产配置方向,那么接下来反而会重新成为股市增量资金的来源——我们在上文中提到接下来仍然有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而这会进一步压低储蓄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风险资产这时反而会更有吸引力,再加上房地产市场目前还无法有效分流资金(因为三四线城市房价还未上涨),这都意味着股市对居民资产配置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方向。而另一方面,“股灾”以来政策面也在不断呵护股市,虽然现在很多人担心救市政策退出会导致市场再次大幅调整,但从从海外经验来看,“救市”措施在股市完全企稳之前是很少会退出的,如果监管层也意识到市场对于救市政策退出的极度恐慌,那么对他们来说“股市完全企稳”也就不成立,救市政策也就不会很快退出了。
  4、表演终会散场(也许是四季度),但三季度还不能在舒服的位子上睡觉,应更加积极地应对市场,并且结构上要进一步向新兴成长性行业的龙头集中——建议关注移动支付、互联网传媒、软件、医疗服务、环保的龙头公司。我们从上文分析中得出结论是:三季度股市面临的流动性环境和基本面环境都是良性的、友好的,因此“表演”还没有结束,且持续的救市政策使我们还坐在一个很舒服的位置上,这时候不能因为在“股灾”中受尽折磨而疲惫地睡去(离场)。反而到了四季度之后,这些有利因素均会面临不确定性(经济数据如果在四季度企稳,货币政策还会边际宽松吗?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会不会最终向二三线传导?股市逐渐企稳之后IPO和再融资会不会再次开闸?9月以后是定增解禁高峰期,到时候大小非会密集减持吗?)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今年三季度A股市场处在“保质期”之内,应该更积极一些,但三季度之后需要逐渐关注风险因素,届时可能才真正到了散场的时候。另一方面,很多投资者觉得近期市场的行业特征和风格特征很混乱,所以即使他们对市场乐观也似乎找不到一条能够持续的主线。但从下图可以看出,市场近期的反弹中,个股反弹的幅度其实和“股灾”时的跌幅是正相关的,也即现在还处于对此前暴跌的普遍修复阶段,因此还看不出明显的行业特征。这种“无脑修复”的阶段应该很快结束,接下来才会进入真正精选行业和公司的阶段。我们仍然维持对新兴成长行业的偏好,并建议关注移动支付、互联网传媒、软件、医疗服务、环保的龙头公司。